雾霾袭城,究竟是谁在伤害我们的肺?
2016-12-20 10:54:33 来源: 点击:
描述:大半个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由此引发的关于PM2 5与肺癌、肺小结节与肺癌的纠结,更是成为众说纷纭的健康话题。
中央气象台12月20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大半个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由此引发的关于PM2.5与肺癌、肺小结节与肺癌的纠结,更是成为众说纷纭的健康话题。
何为PM2.5?
首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PM,英文全程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什么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科学家用PM2.5标识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成分复杂,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不一定直接导致肺癌发生
有关PM2.5,专家无奈地表示,对于大气污染目前还没有像吸烟那样深入的研究,目前没有研究证实PM2.5与肺癌发病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危险因素之一。
PM2.5的可怕在于,它太小了,小到能被人体吸收,这就成了麻烦。有害的物质进入身体之后,可能对人体造成局部损害,还会造成全身性的损害。因此,去年10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可吸入颗粒列为致癌因素之一。
不过注意的是“之一”。并不一定说,PM2.5就直接导致了肺癌。美国曾做过研究,对比PM2.5浓度和肺癌发病率的关系,并没有发现浓度高的地方,发病率就一定高。
除了PM2.5,网络上还盛传,厨房油烟也是造成女性肺癌的祸首。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指出,现代社会,厨房条件都很好,油烟已经不多。而在父母那辈,就算是上海,也是用公用厨房,一到做饭时间,只见油烟不见人。农村地方都用灶台,更是呛得不得了,也不见肺癌发病率高。“油烟可能会有一些有害物质,但绝对不是致癌的主要原因。”
肺癌的发生跟吸烟密切相关,戒烟就可以有效防止肺癌发生。研究发现,如果过去抽烟现在戒烟的则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指标是3.6;如果不戒烟仍然继续吸烟,那么肺癌危险因素则为8.4。而55岁前戒烟的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55岁后戒烟的患者。

防肺癌,雾霾不如吸烟可怕
十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是真的吗?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副研究员在搜狐健康上辟谣,那是断章取义。
笔者发现,该信息来源于2014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2013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第12页1.2.1肺癌章节“肺癌发病率由2003年的44.56/10万上升至2012的63.84/10万。从表面上看是增长了43%,但是计算增长率我们要排除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所以年度间粗发病率的直接比较不能科学反映肺癌发病的变化趋势,需进行年龄标化后才具有可比性。同页报告中指出2003-2012年间肺癌除去老龄化因素年平均增长率为1.2%,可见该报道断章取义,有误导公众的嫌疑。
除此之外,根据北京市的癌症数据计算2000年-2013年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2000年-2007年间标化的肺癌发病率年平均增长2.94%,然后自2007年开始出现拐点,2007-2013年间,肺癌的年平均下降0.18%。这种小幅度下降虽然不能认为是今后的大趋势,但是至少说明自2007年起,北京市肺癌的标化发病率较为平稳,并没有出现文章中所谓的因雾霾导致肺癌发病率上升的情况,反而显示近年来由于控烟措施的完善,成人吸烟率下降使得肺癌发病率得到了控制,并进入平台期。

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如果要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需要用标化发病率(去除人口老龄化因素而造成发病率的不同)。2011年北京市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3.53/10万,而当年全国肺癌的标化发病率为25.34/10万,北京市肺癌发病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章中说肺癌“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但根据计算得知,北京市2011年的肺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1岁,相对于2002年的肺癌发病中位年龄69岁增长了2岁,可见北京市肺癌发病并没有年轻化趋势。
雾霾也不如吸烟可怕。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于一级致癌物的定义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可以导致癌症的物质。可吸入颗粒物是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列入一级致癌物中。根据IARC的评估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和空气污染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但其增加的癌症风险要低于吸烟。
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有数百种有害物质,至少有69种为致癌物,而北京市既往监测数据显示多环芳烃等类致癌物仅有几种;据中国疾控控烟办研究显示,当在室内40分钟吸第三支烟的时候,室内PM2.5超过1600微克/立方米,远远高出室外PM2.5的浓度,可见吸烟产生的PM2.5的危害从致癌物种类和有害物质浓度都要远远高于雾霾的PM2.5含量。

小结节不全是“坏东西”
近些年,PM2.5导致肺癌发生的言论甚嚣尘上。许多患者在拿到体检报告时一见到“小结节”,就会觉得不是“好东西”。其实,肺部“小结节”不一定都是癌症。
目前我们知道造成肺小结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肺部曾发炎或发生过结核性病变,或胸部曾受过外伤引起肺部淤血。这些疾病和外伤的残留物未被人体吸收,久而久之就在肺部形成了斑痕,也会形成结节。当然,肺小结节也有可能是早期肺癌和肺转移瘤所发出的一种“讯号”。
虽然肺部有结节并不可怕,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或是形态有毛刺的,或者边缘不光整的,其恶性几率会比较大。
临床中,综合患者病史也是判断结节“良”、“恶”的重要步骤。如果病人有肺结核的病史,那么结核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是40岁以上,没有肺结核病史,但有长期吸烟史的则要考虑肺癌的可能性。
不做“窝囊肺”,专家来支招
面对暂时难以改变的环境,我们自身可以做些什么呢?除了众所周知的佩戴口罩、减少外出等做法之外,我们还应该建起一个抵制肺癌发生的健康防护墙。
肺癌是一种行迹隐秘的癌症。其发病过程往往从一个结节演变而来。肺癌分类较为纷繁,特别是一种肺腺癌,多数患者几乎没有症状,早期很难发现。只有到癌细胞长到一定程度,侵犯到支气管引起突然咳嗽或侵犯到胸膜出现胸水时,才能被发现。要想尽早发现其早期症状,我们就需要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这种技术手段进行筛查,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的肺部小结节,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治疗。
我们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伴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均为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对于健康人群,也应做到尽早戒烟控烟、拒绝被动吸烟、重视并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争取从病因上预防肺癌。
上一篇:男人这样吃水果胜过补药
下一篇:老人跟团游问清六件事

香港身心健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雄厚实力的国际健康产业集团,主要涉及生物工程、医疗器械、医药、电子、环保等现代高新技术 领域。与国内多位专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